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趙樹山老師的看法也是很精闢的,可以值得參考
數學領域教學省思
趙樹山
培養兒童讀、寫、算的基本能力是國民小學學科教學重要的一環,所以語文教學與數學教學在國民小學的課程中佔了相當的比例,由於讀、寫、算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尤其是語文的學習更是基礎中的基礎,因此打好語文的基礎、打好數學的基礎方可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
擔任班級導師,所承擔的學科教學任務大都是國語、數學等基礎學科的教學,所以每一位級老師莫不戰戰競競,希望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學科基礎,我也不例外,上課時總想把自己所知的一股腦兒的教給學生,雖然這一學期,上數學課時,自己感覺非常認真的在教學,但是學生的學習成效並不一致,有的學生學得很好,有的學生顯然對於某些學習單元可能連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學生的學習成效呈兩極,這是老師在上課時最感困擾的,因為老師在同一時間似乎無法兼顧程度如此歧異的二群學生。在幾經思考之後,決定要幫助學習較為緩慢的學生,並且挑出數學學習成就較高及學習成就較低的學生,請高成就的學生幫忙輔導低成就的學生,如此,一方面低成就的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幫助,而高成就的學生也可以藉由講解給其他學生聽而加深其印象,並且得到練習表達的機會,即便如此,低成就學生的數學仍不見起色,後來更改補救方式,老師另找時間對低成就學生進行數學加強,例如導師時間、下課時間、午休時間等。雖然已經額外的進行補救教學,低成就學生的數學進步仍然相當有限。
探討這些學生不容易把數學學好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學生的自我效能不佳,自認為自己不可能把數學學好,所以根本是放棄了學習,以致於整個學習過程只有老師一個人在一頭熱,學生的學習動機低落,導致學習成效不彰,所以我想,如果要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可能必須從提昇學生的數學自我效能著手,而這可能又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要讓學生漸漸相信其實自己是有能力把數學學好的,例如四年級在教分數的加減時,對於文字題,部分學生表示其無法理解題目的意思,當然無法列出解題的式子,但是當老師把題目中的分數代換成10以下的整數時,學生即可很快的說出答數,問其如何得到答案,他們即很有自信的解釋他們如何得到答案,並且列出正確的數學式子以求得答案,此時,老師告訴這些學生,原本的文字題與老師問你們的問題不是完全相同的嗎?只是整數與分數的差別罷了,這個時候,有部分學生恍然大悟,並且表示原本的題目變得很簡單。

由上觀之,部分學生是自認自己無法學好數學,所以不願浪費時間在他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上,老師應該改善這樣的情形,必須設法提昇學生的數學自我效能,這可以透過提供學生足夠的成功的經驗,並且給予適當的正面的回饋,提昇其對數學的自信心,或許如此,學生願意投入更多的心智努力於數學的學習上,進而得到更多的成功經驗,如此良性循環,當可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至少,不會那麼早就放棄數學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