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對學生的期望

空洞的讚美VS常常失敗

內文:
<第一部份>常常失敗

我們希望學生儘早失敗、常常失敗,

這是矽谷很盛行的態度。

失敗過,才能學到更多、更有創意

----紐葉華學校創新實驗室負責人   琴.賽克斯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第58期,20147月。
<第二部分>空洞的讚美

當學生表現好時,請以

「你很努力」來讚美他

不要以

「你很聰明」來讚美他。

因為「你很聰明」的評論會讓人懼怕作新的嘗試、懼怕犯錯與失誤,
「你很努力」讓人勇於嘗試,大膽挑戰,而且不怕錯、不怕難。


還在懷疑嗎?請閱讀以下文章。

千萬別再稱讚你的孩子「聰明」了,這是種傷害

誇獎孩子時,稱讚「很努力」或「很聰明」,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們先來看看兩個小故事….

教授的教養觀念

有一位到北歐某國做訪問的學者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周末,她到當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進門,她就看到了教授5歲的小女兒。小女孩滿頭金發,漂亮的藍眼睛讓人覺得特別清新。當她把從中國帶去的禮物送給小女孩的時候,小女孩微笑著向她道謝。這時,她禁不住誇獎道:「你長得這麽漂亮,真是可愛極了!
這種誇獎是華人父母最喜歡的,但是,那位北教授卻並不領情。在小女孩離開後,教授的臉色一下子就陰沈下來,並對中國訪問學者說:「你傷害了我的女兒,你要向她道歉。
訪問學者非常驚奇,說:「我只是誇獎了你女兒,並沒有傷害她呀?」
但是,教授堅決地搖了搖頭,說:「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誇獎她。但漂亮這件事,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於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與她個人基本上沒有關系。但孩子還很小,不會分辨,你的誇獎就會讓她認為這是她的本領。而且她一旦認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醜陋的孩子,這就給她灌輸了錯誤的觀念。」
「其實,你可以誇獎她的微笑和有禮貌這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教授聳聳肩說,「請你為你剛才的誇獎道歉。」
訪問學者只好很正式地教授的小女兒道了歉,同時贊揚了她的微笑和禮貌。

教授的教育研究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德威克(Carol Dweck)有一項研究最著名,對象是紐約市12所小學超過400名的5年級學童。這些孩童個別分次接受一個相當簡單的測驗,內容是和語言無關的謎題。
在考完試之後,研究人員會把成績告訴每個孩子,順便送上一句讚美。其中有半數小孩被稱讚很聰明,研究人員會這樣說:「你在這方面一定非常聰明呀。」。另外半數小孩則獲讚許很努力:「你一定非常努力哦。」
接下來研究人員告訴他們,接下來的測驗,他們可以選擇更加困難的題目,但是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或是很容易的題目,難度和他們剛剛完成的差不多。
德威克在設計這項實驗之初,原本以為不同的讚美所造成的差距應該很有限。畢竟差別就只在一句話而已。但是很快的,他們就發現,給予5年級小學生的讚美詞,竟然會大大影響到他們對接續測驗的選擇。獲稱讚很努力的那組小孩,90%都選擇要接受更困難的測驗。反觀被稱讚很聰明的那組小孩,大都選了容易的測驗。「當我們稱讚小孩很聰明時,」德威克寫道:「我們等於在告訴他們說,這場比賽要你們:看起來很聰明,不要冒險犯錯。」

誇獎要用對方法

這兩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誇獎孩子的時候,應該誇獎孩子的努力,而不該誇獎孩子的聰明與漂亮。因為聰明與漂亮是先天的優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則不然,它是孩子後天的應該予以肯定。
聰明是一種個人資源,從大人到孩子,人們都會為自己擁有這一資源而自信和自豪。所以,孩子都願意別人誇他聰明,甚至有很多孩子為了得到聰明的「頭銜」,常常在同伴面前常常裝作不怎麽努力的樣子,但回到家里卻拼命地學,從而保證好的成績。這樣一來,很多孩子都形成一種錯覺,以為聰明就是一學就會,樣樣都會,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成績,所以爭相效尤,導致很多孩子都不努力學習。
那些經常被稱讚為聰明的孩子,往往把分數看成自己的聰明所得,把分數高低看得比什麽都重要,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且不願意也不敢接受新的挑戰;而那些被誇獎為努力的孩子,則更願意做出新的大膽嘗試,會盡自己最大努力把它們做好。
所以,別再稱讚孩子聰明了。
文章來源:
http://xuexue.today/2014/05/19/%E5%88%A5%E5%86%8D%E7%A8%B1%E8%AE%9A%E4%BD%A0%E7%9A%84%E5%AD%A9%E5%AD%90%E8%81%B0%E6%98%8E%E4%BA%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