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421局長公開課之觀課心得分享-以數學輔導團的角色說起
台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數學輔導小組專任輔導員張靜鈴
A:「你知道嗎?局長要在月眉國小進行公開課耶!」
B:「知道呀!唉,還不是拍拍照,做個樣子,製造話題騙騙人而已。」
C:「真是搞不清楚狀況,一個局長還跟人家搞什麼公開課,真是擾民!」
為了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教署在總綱中明訂「為持續提升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形塑同儕共學之教學文化,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但是,大多數的現場老師、校長們甚至輔導員都非常的抗拒公開課這件事情。「教學」是每位老師每天賴以為生、如呼吸般自自然然的事,但為何抗拒?又到底在抗拒什麼呢?公開課是在批判誰教得好不好嗎?有誰願意傾聽現場老師們的聲音,又有誰願意深入了解我們的需求呢?
還記得去年105年12月26日星期一的下午,數學輔導團國中輔導小組在非輔導員的任教學校-梧棲國中進行公開課,就在中午午休吃飯時間12:30,也就是在教學前50分鐘,局長來到會場給教學者打氣,並與大家一起討論當天所要進行的教學內容。在公開課中,除了用心的觀課以外,局長還不斷的寫下他的觀課筆記,並在議課中跟大家一起深入的探討公開課的意義,並期勉輔導團能提供最專業的教學諮詢給所有的教師。他願意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進行公開課,結合這些寶貴的經驗,提供給所有教師。這就是我們台中市的教育局彭富源局長。
在公開課前必須要有「共同備課」的歷程,但只是意指著教學者在教學前的宣告,並告訴所有觀課者他即將要上哪些內容,以及他所設計的流程嗎?局長以彭老師的身分與月眉國小四年級的老師們進行數次的課程討論,在了解這個教學單元所要傳遞的數學知識以及上課班級學生的特性後,與數學輔導團做進一步的數學本質與數學素養探討。除此之外,也多次與彰化師範大學數學系施皓耀教授進行專家學者諮詢。我看到了一位勇於嘗試的老師,願意拋開以課本為中心,有就是丟棄過去傳統、最熟悉、最快速的教學方式,而願意重新站在學生立場,去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為了短短的一節課,在百忙之中,一次又一次的跟夥伴們討論,不恥下問,用心的準備教學。我還清楚的記得「彭老師」在教學當天,「開心的」拿出他自己所親自製做的教具,卻忘記自己為了製作教具,忙到清晨兩點才去睡覺的「辛勞」。用非常「真誠」、「認真」、「負責任」的態度,以身示道。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要裡希望能夠培養出「自發、互動、共好」的學生,但前提是老師們也要能夠有「自發、互動、共好」的信念與習慣,不是嗎?所以我認為,在共同備課的歷程中,每一位參與者都是願意提升自己以及他人專業素養的「主角」。
在這個單元的「觀課」的過程裡,到底是要「觀」什麼?是要觀老師還是觀學生呢?要觀察老師的什麼?還是要觀察學生的什麼呢?如果觀課者沒有積極投入在共同備課的歷程中,那麼他很可能會落入「自以為是評審」的迷思,只在乎教學者「教得好不好」、「哪裡教得好不好」,在觀課後的議課中提出「你哪裡教得不好」,「你應該怎樣教才會教得比較好」,只在小地方放大去談,無法提供所有教學者更有價值的建議,而失去公開課的意義。在彭老師40分鐘的公開課中,我觀察到了,教學者的每一個肢體動作、每一句話都是緊扣著學生的現場回應,也充分展現出尊重每位孩子的想法。月眉國小旁邊有一個加油站,所以彭老師從「加油」這個學生實際的生活經驗來破題談小數,最後還以寶特瓶倒水的簡單操作讓孩子看到小數乘法的應用,雖然下課鐘聲響了,全部的學生都主動的擠上前去,希望彭老師操作完這個實驗。
公開課並不是在比賽誰比較會教,而是大家願意為一個教學單元,一起探討、一起重新學習,而享受共備中彼此的支持。在局長的公開課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如果老師校長教育局長官不率先自發、互動、共好,那麼如何讓學生「自動好」呢?希望所有的老師一起邁向自發(願意更認真的把學科核心概念弄懂,願意不斷學習)、互動(不恥下問,自發性的組織共備小團體,協力同行)、共好(教師與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是開心的、充滿自信、備受尊重的)。感恩!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