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正式起跑,一如預期吵翻天,3位軍公教代表退席抗議被「多數暴力」(依人口結構,31:6並不低呀),強烈反對多數決。來自各領域的委員,被質疑代表性是否正當,可見解決問題並不是靠數人頭這麼簡單。而這不過是凝聚草案共識而已,就已經有各種團體嗆聲施壓,發動輿論投書大戰,將來要過國會那關,肯定又是場狂風暴雨,蔡英文承諾的一年工期沒理由寄予樂觀。
採雙軌制或許可行
這個問題糾結多年,之所以吵不休,就是因為大家都不願面對真相,不肯先把定義搞清楚,我們所爭論的四大年金,到底是「保險」還是「福利」?如果是保險,那是數學問題,如果是福利,就成了哲學問題,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很不一樣,雞同鴨講,難怪剪不斷,理還亂。
雖然沒有很精確的調查,但大致可以依身分區別兩大類人,一是以軍公教為主的廣義公務員,二是勞漁農等百業員工。前者被視為肥貓,是被改革的對象。因此他們訴求的論據很一致,他們主張:公務員與國家是公法關係,與勞僱的私法關係權利義務不同,應該分開討論,總而言之,公務員就是鐵飯碗,不脫「信賴保護」的老調。而廣義的勞工則力主有飯大家吃,應該得到國家公平的照顧。
其次是世代差異,假設以平均餘命對半一刀切,大約四十歲以上的世代傾向維持現制,因為他們有望領得到;而四十歲以下世代則擔心自己存的老本用來養老人,輪到自己時早就破產了,所以強烈要求改革。
也就是說,年長的、公務員,認定年金是報酬,應該由稅金支應;而年輕的、非公務員,則傾向是保險,繳多少領多少,盈虧自負。從人性角度看,大家都沒錯,都希望少繳多領;問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簡單的算術題,就變成複雜的哲學題了。從政府介入主導來看,似乎界定年金為社福的一環,那麼要從富人口袋掏錢撫養窮人,需要高度技巧,於是就出現分配正義的問題了。
在我看來,採行雙軌制或許是可行之道,第一軌:政府負責規劃一套不分身分階級的基本年金,由稅金提撥,用來保障公民晚年最低生存需求,也就是說,不管你是總統還是工友,提撥率、替代率完全一致。第二軌:個別有能力或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人,比照商業保險制,採取自願提撥,由個人及僱主共同負擔。
雖然沒有很精確的調查,但大致可以依身分區別兩大類人,一是以軍公教為主的廣義公務員,二是勞漁農等百業員工。前者被視為肥貓,是被改革的對象。因此他們訴求的論據很一致,他們主張:公務員與國家是公法關係,與勞僱的私法關係權利義務不同,應該分開討論,總而言之,公務員就是鐵飯碗,不脫「信賴保護」的老調。而廣義的勞工則力主有飯大家吃,應該得到國家公平的照顧。
其次是世代差異,假設以平均餘命對半一刀切,大約四十歲以上的世代傾向維持現制,因為他們有望領得到;而四十歲以下世代則擔心自己存的老本用來養老人,輪到自己時早就破產了,所以強烈要求改革。
也就是說,年長的、公務員,認定年金是報酬,應該由稅金支應;而年輕的、非公務員,則傾向是保險,繳多少領多少,盈虧自負。從人性角度看,大家都沒錯,都希望少繳多領;問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簡單的算術題,就變成複雜的哲學題了。從政府介入主導來看,似乎界定年金為社福的一環,那麼要從富人口袋掏錢撫養窮人,需要高度技巧,於是就出現分配正義的問題了。
在我看來,採行雙軌制或許是可行之道,第一軌:政府負責規劃一套不分身分階級的基本年金,由稅金提撥,用來保障公民晚年最低生存需求,也就是說,不管你是總統還是工友,提撥率、替代率完全一致。第二軌:個別有能力或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人,比照商業保險制,採取自願提撥,由個人及僱主共同負擔。
分配正義知易行難
最近幾年,教師、警察、軍人掀起一波搶退潮,深怕晚一步領不到,而年輕世代又焦慮到不敢結婚不敢生,年金是非改不可了。碰到切身利益,改革派學者可以立即變臉為保守派,跳出來捍衛「固有待遇」,可見「分配正義」是多麼的知易行難了。
「蔡想想」(第一次選總統起)已經想了4年,「蔡談談」又要談1年,時間不在新政府這一邊,第一道必答題是:年金是數學還是哲學?
「蔡想想」(第一次選總統起)已經想了4年,「蔡談談」又要談1年,時間不在新政府這一邊,第一道必答題是:年金是數學還是哲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