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建置動機
一、國內長期缺乏量化指標和標準化測量工具來檢視學生學習成就的表現及其差異,以致無法確實瞭解課程實施的成效,亦不利於課程發展之進行與相關教育政策之研擬。
二、目前教育資料庫的建立普遍受到重視,國內正建置中的教育資料庫主要有:(一)「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主要在蒐集全國中等學校學生在身心發展、學習活動、學習成就表現及其影響因素的多面向資料;(二)「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建置及相關議題之探討」,在建立有關全國高等教育校院特質與狀況、課程、經費、校園環境設備、校園文化、各科系在校學生素質、學習行為與表現、各學門畢業生、以及教職員素質等資料的全國性資料庫。
三、針對全國國民中小學、高中職學生之學習成效如何,目前尚無跨年級、跨學科之學生學習成就長期性的資料庫,可提供國內專家學者或學術單位進行基礎性研究。
四、隨著國際互動日益密切,國內急需建置一完整且客觀的學生學習成就資料庫,以利客觀且量化的國際比較。
貳、建置目的
針對上述背景及動機,特提出本研究計畫。其主要目的如下:
一、建立國民中小學、高中及高職學生學習成就長期資料庫,以追蹤、分析學生在學習上變遷之趨勢,進而檢視目前課程與教學實施成效。
二、提供完整、標準化的學習成就資料,作為分析學生學習成就上差異表現變項資料,以評估學生未來在學術方面能力之發展與社會期許。
三、瞭解國內學校教學及學生學習成效之現況,作為課程與教學政策改進之參考,並為縣市政府教育局及學校推動補救教學之重要參據。
四、提供各縣市學生學習表現資料,建立與縣市合作機制,以擴大資料庫應用效益。
五、以資料庫的量化資料,提供國內外相關研究人員,深入探討學生學習成就方面的相關政策議題。
六、建立本國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同時考慮與國際接軌,利於加入國際比較行列,藉以瞭解臺灣教育之獨特面與優缺點。
叁、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
二、主辦單位:國家教育研究院
三、協辦單位: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及25縣市政府
肆、資料庫建置架構
伍、資料庫建置期程與施測說明:
一、預試:主要為建立新進試題信度與效度,透過學生實際作答狀況,以為試題審修及篩選優良試題之依據;透過試題分析結果,分析試題難度與鑑別度參數,以為正式施測組卷之參考。
二、正式施測:透過全國性大樣本之抽測,藉以搜集全國國小、國中、高中及高職學生,其於各領域科目學習成就之表現現況,將之統計數據及分析資料作為擬訂教育政策之參考;並規劃發展為縣市學習檢測或補救教學之工具。
三、施測對象與科目
(一)國小四年級:國語文、數學科、自然科;每名受測學生自三科抽測二科。
(二)國小六年級、國中二年級、高中二年級及高職二年級:國語文、英語文、數學科、自然科及社會科;每名受測學生自五科抽測二科。
(三)特殊考科:每年每科抽測200~320名受測學生,其中國語文寫作併加考國語文;英語文寫說及自然科實作,測驗時間跨二節。
(四)學生問卷:每名受測學生均需填寫,目的在搜集學生學習、家庭等背景資料,以為資料庫變項分析使用。
四、施測考科與年段說明
陸、資料庫建置施測對象、科目及內容重點:
數學科:
國中二年級
以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能力指標─分年細目」的內容為主要依據,針對國中二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目標,訂定測驗內容如下:
1.以含負數的運算,檢測學生是否熟練正負數(含小數、分數)的混合四則運算;能以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熟練應用至約分、擴分以及最簡分數的計算,並利用指數的符號來記載正整數的質因數分解;認識方根及根式的四則運算,並理解等差數列與級數。
2.由具體操作情境進入推理幾何情境中,測驗學生能否使用基本性質描述某一類形體,且以最少性質對幾何圖形下定義,並熟練定義的相關操作。由簡單平面圖形來評量學生的邏輯推演與抽象思考能力。
3.藉由二元未知數、聯立方程式、不等式、直角座標系、多項式因式分解、勾股定理及一元二次方程式,測試學生是否由代數式的建構與演算,將所學習的代數能力應用於其他主題的數學式推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